写作素材怎么积累?从日常生活中挖宝藏
“我不知道写什么!” “生活太平淡,没什么可写的……”
我们可能会发现,孩子写作文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写,而是不知道写什么。而素材的贫瘠,恰恰源于我们忽略了——日常生活,就是写作最丰盛的“宝藏”!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:如何从孩子的生活中,源源不断地“挖”出写作素材,让孩子不再为“没素材”发愁。
🌱 一、什么是写作素材?
简单说,写作素材就是:作文中可以用来描写、叙述、表达的内容素材。包括:
- 生活经历(比如一次游玩、一场比赛、一件趣事)
- 细节描写(比如妈妈做饭的样子、小狗调皮的动作)
- 人物语言与心理(比如吵架时的对话、心情的变化)
- 所见所感(对自然、社会、人情的观察与思考)
📝 素材不是虚构,而是从真实生活中提炼而来。
🔍 二、孩子缺素材的根本原因
- 不会观察生活:看到事情只是“看”,没有“感知”和“思考”。
- 不会记录生活:每天发生了很多事,但都忘得干干净净。
- 不会转化生活:生活中有意思的事,不知道怎么表达在作文里。
✅ 所以关键不是“有没有”,而是“能不能发现、记录、转化”。
🧭 三、生活中这些“宝藏”,别再错过!
生活角度 | 可挖素材举例 |
---|---|
日常习惯 | 起床困难、早餐争执、收拾书包 |
家庭关系 | 和爸妈吵架、被奶奶夸奖、爸爸教我骑车 |
学校生活 | 上课走神、和同桌闹别扭、运动会比赛 |
节假活动 | 旅游趣事、逛街记忆、包饺子体验 |
自然观察 | 一场大雨、捡到小虫、看月亮的感受 |
情绪体验 | 担心成绩、考试紧张、帮助别人的自豪感 |
🎯 素材不是“重大事件”,而是“有感的日常”。
✍️ 四、三步法:把生活变成作文素材
1️⃣ 会“看”:练观察
- 教孩子多问“为什么”、“怎么了”、“我怎么看”。
- 比如:不是只说“我摔倒了”,而是“我听见‘啪’一声,感觉膝盖像火烧一样疼……”
2️⃣ 会“说”:多表达
- 每天饭后或睡前,让孩子说一件印象最深的小事。
- 引导用完整句子讲出来,不打断、不抢话。
3️⃣ 会“记”:积累素材
准备一个【写作素材本】或【生活观察卡片】,每天写几句话即可:
- 今天最开心的事是什么?
- 今天有没有一个画面让你印象深刻?
- 我想记录一个小发现……
📌 坚持下来,一学期能积累几十条写作好素材!
📘 五、实用训练工具推荐
“三句话日记”法(适合低年级)
- 今天我看到……
- 它是这样子的……
- 我觉得……
“五感观察卡”(适合中高年级)
- 看到了什么?
- 听到了什么?
- 闻到了什么?
- 摸到了什么?
- 心里怎么想?
“生活镜头小片段”(每天写 3~5 句话场景描写)
- 场景:早上起床
- 内容:我迷迷糊糊睁开眼,太阳像橙子一样挂在窗外。妈妈的喊声在门外响起:“快迟到了!”
👪 六、家长能做什么?
- 多倾听孩子表达,不要急着纠错,先鼓励讲出来;
- 陪孩子“找素材”:一起回忆今天最特别的一件事;
- 帮孩子“建仓库”:准备写作素材本 + 分类标签(如“趣事类”“感动类”)。
📌 父母如果能参与其中,写作就不再是一件“孤单的事”。
✅ 总结
生活处处是素材,写作贵在有发现力。
只要孩子学会观察、学会表达、学会积累,再“平凡”的生活,也能写出真实、生动、有感染力的好作文!
让我们陪孩子一起,从“会写”走向“想写”、“爱写”!